請關注農富康微信公眾號:
聯系我們???Contact
你的位置:首頁 > 企業新聞 > 技術擴展

北方海參池塘養殖問題分析

發布人:農富康??????2017-2-23 11:11:05??????點擊:
  1、封冰池塘,隨著春季光照加強、低溫藻類繁殖旺盛、氣溫回升,導致池底溶氧、氣體含量很高,無法釋放,氣泡病暴發,容易引發飄參現象。

  2、經過了冬天漫長的冰封期,隨著水溫的回升,池底已累積的藻類、殘餌糞便及其殘骸將在溶藻膠弧菌等菌類的作用下迅速變質分解,并大量滋生病菌,當病原菌達到一定數量時,海參就會發生腫嘴、吐腸、化皮等癥狀。

  3、春季氣溫、水溫變化較大,切莫過早將水位排放過低,以免氣溫驟降引發海參應激吐腸。

  4、隨著春天的到來,氣溫和水溫的回升速度卻不同,溫差可達1-2℃,導致上下層水不能進行交換,海參賴以生存的底層水成了“死水”,宜適當換水。

  5、春季氣溫回升快,參池和外海域海水溫差、鹽差大,且春季外海水營養豐富,易滋生甲藻,進水后易造成海參應激回礁、腫嘴、化皮等現象,換水時要多注意。

  6、春季日照時間逐漸加長,參池內的青苔等也加快生長和繁殖,一定注意及時清除青苔,不能使其在池中形成規模,這樣會使海參在高溫夏季產生很多麻煩。

  7、隨著氣溫升高,老化池塘及青苔腐爛池塘,容易滋生海革子、鉤蝦、沙蠶、紅水母等水生動物。

  8、經過漫長的冬季海參幾乎不攝食,隨著水溫的升高,海參也會逐漸出爬覓食,此時的海參體質虛弱,抗病、抗應激能力非常差,很容易發生吐腸、腫嘴的現象。

  9、海參密度過大或者生長過快、營養不夠,導致灰白參“灰耗子”較多。

  10、要重視定期投放底質改良劑和低溫活菌制劑,以抑制青苔、有害菌的過量繁殖,改善底質和水質,降低氨氮、硫化氫,消化污泥,改善池底的厭氧環境,增強海參的抗病能力。

  針對以上情況,需要勤巡池觀察,了解海參的生長規律,對于病害要以預防為主,發現病害更要對癥下藥,不能因為發現不及時或用藥不對癥而錯過最佳治病時機,以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。
三级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_国产真人 无码作爱免_91亚洲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欧美第一页在线观看